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

日誌
今天讀的書:
《遺物整理商看見了》(吉田太一著,張佳雯譯)
從陳慧書架上看到的一本新書,立刻就被它的題材吸引住。書名的遺物整理商」,指的是專門「處理因各種原因而無人處置的遺物」、及「遺體殘留的痕跡、消除尸臭、並將(死者)房子恢復原狀」的一門專業。用poetic」一點的說法,就是替死者(書中被稱作「往生者」)「搬家到天國」。這裡的「各種原因」,包括孤獨死、自殺(個人或集體)、他殺、意外致死等情況。死者來自各行各業。由是,整理商在工作過程中,得以目睹千奇百怪的死亡原因與處境,從死者的家居環境與私隱遺物中重新認識(或推斷出)死者生前的個性、經歷與行徑。作者是在日本創立這個行業的第一人,根據他的一手經驗,寫成了46篇工作筆記。我一看封底介紹,便禁不住「嘩」的一聲叫出來:「真是大好的電影題材!簡直可以比美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嘛!」
但很可惜的,作者真的名副其實只是一名商人。文章只是臚列了很多十分有趣且 intriguing 的處境,其中不乏教人謂歎、唏噓、感傷、百思不得其解、毛骨悚然以至匪夷所思者,但作者並沒有(甚至可以說是從來沒這意圖)嘗試往造成這些處境的背後的戲劇可能性裡挖。除了很直接的陳述外,就是一些對老人獨居、抑郁癥、家庭倫理解體等社會問題作出評論。後者有部分確實很relevant,並且可能都是讀者們早晚便要面對的問題。但對我這些 looking for drama and stories 的讀者來說,便未免有種「捉到鹿唔識脫角」的遺憾。不過文字很容易讀, 翻譯也好像滿忠實的。幾十個不同的檔案還是有啟發性的——起碼可以存在記憶倉庫裡,作將來「度橋」用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入殓师?有点类似吗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不是嗎?兩者都與死亡有關;又都在工作的過程中,工作執行者與死者都好像產生了某種親密的關係;不同的死亡處境,都讓工作執行者對生存、社會制度、倫理及自身等問題多了思考..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