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日星期五

日誌
今天收到的來信:小友談影
小友 David 來信大談戲經,徵得他的同意,post 在這裡,與其他影友分享,不亦樂乎!
Hi, 舒琪先生, 很久沒有跟你通訊見面了,近來還好嗎? 我剛剛考完AL,離放榜還有兩個月,大抵都可看上七八十齣電影,讀些書,寫寫文章,好好善用、享受這些日子。
跟你談談吧,昨天我看了三部電影,是Fassbinder 的《Veronika Voss》、Bertolucci 的《The Conformist》,都是在家中看DVD,然後晚上就到藝術中心看Antonioni 的《The Passanger》。《Veronika Voss》和《Conformist》都是拍得精緻瑰麗的電影,我想這沒有人會不同意的。雖然一套黑白、一套彩色,但當中的攝影技巧、色彩佈置、與及服飾設計,都是頂級的。《Veronika Voss》中強烈的黑白反差,與及憶述Voss過去美好日子那段落中的萬點炫目燭火,印象尤深。當然,故事中的Veronika Voss亦自是悽慘,她的精神靈魂永遠留在過去,而肉身則無奈地在現世慢慢泯滅消磨。見此曾叱吒一時的麗人,至今衰亡零落,又怎能不使人惆悵感歎?不期然想到自身而至人間世的榮衰循環呢? 另外,Veronika Voss又何嘗不是戰後西德的一個化身呢?戰前的納粹第三帝國足以雄霸天下,而戰後則被瓜分領土,舉國掌握亦盟軍手中,事事依賴,形同殖民。其國運之坎坷,豈不似於Veronika Voss?
同日觀看的《Conformist》,亦碰巧是部講二戰軸心國的電影。貝托魯奇的片我看得不多,但之前看過的如《The Last Emperor》 ,無論在色彩或攝影機的運動上都非常悅目,這部也不例外,特別是他對影子的處理。他插敍的手法我都欣賞,雖然一開首是摸不清楚,但一路看下去總算才出個條理來。我覺得《Conformist》 對主角的描寫很成功,亦很有層次,愈看下去,愈是討厭他。他不是單純的冷漠,而像對身邊的一切都毫不關心,是不聞不問。再加上他那懦弱、不可親的性格,是個很可恨的主角。話說回來,那男主角,我認得是演《My Night at Maud》那個,想不到他原來演《Conformist》,無端相見,莫名親切。我之前在某處讀過,說這演員在演《My Night at Maud》之前是個non-professional演員,但我翻查資料,他演《My Night at Maud》 前已參與過不少演出,是不是我弄錯了?又另,女主角美艷無匹,尤其一襲晚裝,配以三十年代的服飾打扮,使人傾心。但我以前都沒見過此演員,不知她還有什麼代表作呢?
晚上的《The Passenger》,第二次看,算是比第一次看得明白,但還是感覺不大,相對起《Blowup》或《迷情三部曲》,那些卻更能牽動我的情緒,逼使我思考。
今朝看了《Lola》,完成了《BRD Trilogy》 (XD)。看到結尾是個 happy ending,Lola 可以找到歸宿處,很是窩心。 比起 Veronika Voss 和 Maria Braun,二女皆死於非命,Lola 唔駛死已經偷笑。還有盒龐然的《Berlin Alexanderplatz》,買了很久也沒看,留待考試後,遲些日子,輕輕鬆鬆,每日一集看完它。
早前讀報,得知你的明報專欄「只要有電影」撐不住了,甚為失落(弔詭的是,我不解石琪的爛稿亦能一至五不間斷地見報)。最後一次的刊載,我有剪下記存,題目是"消失中"。 文中讀到你對當下優良電影文化磨滅褪色的可悲,痛心之餘,亦不無憤慨之詞,作為讀者,想也有少許體會你的不快與無奈、對現狀之無力。以此文為你的專欄作結,不無諷刺,消失的不止是你文中提及的粵語片,亦是一個寫作的空間,一個碩果僅存的影評方格、可讓愛電影的靈魂一起呼吸的幾吋淨土。對一個只是看明星報導、電視節目表的泛泛讀者來說,「只要有電影」消失了,根本不是一回怎樣的事,或甚他們也留意不到這專欄消失了。然而,起碼在我的心目中,永遠也不能忘記有此專欄文字曾經存在。在一段不短也不長的日子中,每週末週日我都會讀此專欄,吸收新知。「事物總有消失的一天,但我們卻有責任把美好的事物保存下來」,這"消失中"一文的教誨,銘記於心。
話說回來,早前突發奇想,想於今年的暑假,集中的研究黑澤明,作些深入的分析理解。黑澤明是我最喜愛的導演之一,《羅生門》亦幾可稱是我的啟蒙作。黑澤明自《酩酊天使》到《亂》, 沒一部不喜歡(《沒有季節的小墟》… 很勉強…XD),至若三船敏郎,又是我最喜歡的男星之一,他演的《用心棒》,那份孤獨劍豪的瀟灑,怎能忘懷、怎能叫人不心醉折腰?由是,出於個人的喜愛,對此題目極有興趣,希望利用假期,除了可廣讀百家的作品之外,亦能抽些時間細閱黑澤明及其作品。所以,舒琪先生,想請問你有沒有論述黑澤明的專書文章可以相借參考呢?
暫寫到此,祝好
David
舒琪按:
《同流者》的男主角叫尚-路易 • 杜寧南(Jean-Louis Trintignant, 1930- ,一譯尚-路易 • 狄天寧),五十年代中期已開始演戲,可正可邪,是法國最受歡迎的男演員之一,很早已經成名。《我在慕德家的一夜》之前,已拍過多部名作,包括 Henri-Georges Clouzot(1907-1977)的《L'enfer》(1964)、哥斯達 • 加華斯(Costa-Gavras)的《火車情殺案》(The Sleeping Car Murders, 1965) 和《大風暴》(Z,1969)(後者是政治驚險片的佳作,不可不看)、阿倫 • 羅布-格利葉(Alain Robbe-Grillet 法國新小說名家,《去年在馬倫巴》的原作者及編劇)的《越歐快車》(Trans-Europ-Express,1966)、利勞殊的《男歡女愛》(A Man and a Woman, 1966)和查布洛(Claude Chabrol)的《一箭雙雕》(Les Biches,1968)。他也當過導演,但只有兩部作品。
至於女主角,名叫杜明妮 • 仙黛(Dominique Sanda,1948- ),是羅拔 • 布烈遜(Robert Bresson,1901-1999)發掘出來的女演員(1969 的《好女子》Une Femme Douce),《同流者》僅是她的第三部作品而已。她美艷不可方物,可冷可熱,也是七十年代在歐洲紅得發紫的明星,還演過第昔加(Vittorio De Sica,1902-1974)的《芬氏花園》(The Garden of the Finzi-Continis, 1970)、維斯康堤(Luchino Visconti,1906-1976)的《Conversation Piece》(1974)和貝托魯奇的《1900》(1976)等電影。

5 則留言:

  1. David:

    Sharing: 沒有季節的小墟 --- It'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Kurosawa's inner world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舒琪先生獎掖後進,感佩感佩。David年紀輕輕已得家明等人器重,端的是好學求進的好青年。環顧全港,預科生而有興趣看黑澤明、法斯賓達、貝托魯奇的電影,我猜不足十人,David還能此嚴格要求自己,在等放榜的日子看電影吸養份,真的是孺子可教,我人到中年,但最喜歡看到有志青年,希望舒琪先生多多指點,再過幾年這個小朋友就可以出而問世,看港影評人庶幾又多一個「讀過書」的人,無謂讓不學無術之徒霸住個位。

    《沒有季節的小墟》又叫《電車狂》,是黑澤明第一部彩色片,之前他已五年沒有作品,構思中的《暴走列車》被美國制片家反對,胎死腹中;《虎虎虎》又在拍攝中途被易帥,黑澤明需要一部作品來向電影公司、向電影界交代,他必須在有限時間、預算完成作品,且要在國際影壇奪獎以洗頹風。結果在28日內完成此傑作,色彩斑爛而超現實,折射一群幾乎絕望的底層小人物的生活,分外讓人心酸。片中許多色彩都是用油彩在現場畫好,那電車狂家中的各幅電車畫,部份更是黑澤手繪,配上武滿徹的輕鬆音樂,與殘酷現實對比,非常出色。故事人物紛繁,但各成面目,劇情也簡單直接,但低下層人物的甜酸苦辣、有掙扎求存、有絕望求死,是很令人動容的。飾演電車狂的傻子樣子古怪,但長大後樣子又變成很正常了,所以無論男女,長大了真的會十八變的。

    貝托魯奇的《同流者》意象很豐富,如舞會一幕從高處取鏡,影男主角被一班繞圈的舞者捲進中心,片中把男主角的同性戀傾向和他後來參與法西斯的行為互相指涉,是很大膽的一着。

    至於法斯賓達,奇才也,講不完。David竟有心很他的作品,本人真的十分感慨!香港青年畢竟也有有種的!

    最後,本人有一個奢望,希望舒琪先生在指點後進之餘,能夠把一些值得讀的書籍介紹給網友,讓大家都開開眼界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十分謝謝。閱兄寫張灼祥看《河流》呼呼入睡佚聞一則,幾好笑。兄的部落格用了《時間灰燼》作名,教我不無感觸。這名字是當年我和兩名外國友人(一男一女)創立一家買賣電影的小公司時替王導演的影片改的。冉冉15載。兩名好友其中一人上月遽逝,年僅43。我前天才剛出席完他的追悼會(外國人很豁達,稱追悼會作 A Celebration),你能說不唏噓嗎?時間不留人,灰燼也不會復燃。我常跟我的學生說:My days are numbered(剩下的日子有數得計)。我真能“教”你們的,並非什麼知識(這個每個人都可以無師自通),而是如何避免浪費無謂的時間,使你們進步得更快一點,那是因為我回望半生,對被自己虛耗掉、浪費掉的光陰,實在懊悔不已。

    近日心很散,東讀讀西讀讀,能抽空的話,定當把一些所思所感整理出來,與大家分享。再三謝謝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有幸看過Une Femme Douce, 驚艷之作. 有關影片, 寫過一點文字;

    http://agnesvaria.blogspot.com/2008/07/blog-post_13.html

    回覆刪除